当孩子把书包扔在角落,赌气说 “再也不想上学”,甚至编造借口逃学,不少家长第一反应是反复说教 ——“上学才能有出息”“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可越说,孩子的抵触越强烈。
当孩子把书包扔在角落,赌气说 “再也不想上学”,甚至编造借口逃学,不少家长第一反应是反复说教 ——“上学才能有出息”“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可越说,孩子的抵触越强烈。其实,厌学逃学不是孩子 “故意叛逆”,而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迈不过的坎。比起空洞的说教,用具体、温暖的方式帮孩子解心结,才是关键。
首先,先停说教,接住孩子的 “坏情绪”。孩子不想上学,背后往往藏着委屈:可能是数学课听不懂怕被嘲笑,可能是和同学闹了矛盾,也可能是觉得 “努力了也没用”。这时别追问 “你为啥不想去”,不如蹲下来轻声说:“妈妈知道你现在不舒服,愿意和我说说吗?” 哪怕孩子只说 “老师批评我了”,也别急着指责 “肯定是你错了”,而是回应 “被批评一定很难受吧”。先接住情绪,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这是干预的第一步。
其次,拆小目标,让孩子尝 “小甜头”。很多孩子厌学,是因为 “学好” 的目标太遥远:“我数学总考 60 分,永远赶不上”“作业太多,根本做不完”。家长可以帮孩子把大目标拆成 “踮脚就够到” 的小任务:比如今天只做 10 道计算题,弄懂 2 道就好;课堂上主动举一次手,不管对错都值得肯定。具体的鼓励能帮孩子积累信心,慢慢找回对学习的掌控感。
再者,联结生活,让学习 “变有用”。孩子常说 “学这些没用”,其实是没看到学习的实际价值。买东西时让孩子算总价,告诉他 “数学能帮我们不花冤枉钱”;读绘本时和孩子讨论剧情,悄悄锻炼语文理解能力;养一盆花让孩子记录生长过程,顺便练习写作。当学习从 “课本任务” 变成 “生活帮手”,孩子的抵触自然会减少。
最后,家校协同,别让家长 “单打独斗”。孩子在学校的困扰,家长往往看不到:可能是上课被同桌打扰,或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时主动和老师沟通,不说 “我家孩子怎么回事”,而是问 “孩子最近上课有点坐不住,您有什么观察?我们在家怎么配合您?” 家校一起制定小计划,比如老师多给孩子一次回答机会,家长在家帮孩子整理书包,双向发力才能扫清孩子的校园障碍。
如果家长尝试这些方法后,孩子的厌学逃学倾向仍未改善,不用焦虑。四川润新素质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与教育干预方案,会从孩子的情绪、认知、行为等多方面切入,找到问题根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重新适应校园生活,让家长不再迷茫,让孩子能轻松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