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不好积木就摔玩具,考试失利就哭着说‘我再也不学了’,和同学吵架就躲回家不愿出门……” 面对心理脆弱、怕挫折的孩子,家长既心疼又无奈,想安慰却不知从何说起,想鼓励又怕加重孩子的压力。其实,孩子的抗挫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掌握这四个方法,就能帮孩子逐渐变得更坚强。
“搭不好积木就摔玩具,考试失利就哭着说‘我再也不学了’,和同学吵架就躲回家不愿出门……” 面对心理脆弱、怕挫折的孩子,家长既心疼又无奈,想安慰却不知从何说起,想鼓励又怕加重孩子的压力。其实,孩子的抗挫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掌握这四个方法,就能帮孩子逐渐变得更坚强。
第一,先 “接纳情绪”,再 “解决问题”。孩子遇到挫折时,最需要的不是 “你要坚强” 的道理,而是 “你的情绪被看见”。比如孩子因为比赛输了哭,家长别急着说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而是蹲下来抱抱他:“妈妈知道没拿到名次,你心里特别难过,对不对?” 先接纳孩子的委屈、失落,等他情绪平复后,再慢慢聊 “下次我们可以试试哪些小技巧,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只有情绪被理解,孩子才会有勇气面对挫折,而不是一味逃避。
第二,用 “小任务” 积累信心,让孩子敢尝试。心理脆弱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害怕 “做不好” 而不敢行动。家长可以从简单的小事入手,给孩子安排 “跳一跳就能完成” 的任务: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桌,哪怕只是把书本摆整齐;让孩子尝试做简单的家务,比如擦桌子、摆碗筷。每完成一次,就及时肯定:“你今天把书桌整理得真整齐,比上次快多了!” 这些小小的成功,会像积木一样慢慢堆起孩子的信心,让他明白 “我能做到”,面对更大挑战时也会更有底气。
第三,陪孩子 “复盘挫折”,把困难变成经验。孩子遇到挫折后,家长可以和他一起 “回头看”:比如孩子画画没得到表扬,就问他 “你觉得这次画的时候,哪里让你觉得不太满意呀?”“如果下次再画,我们可以试试调整颜色,或者把线条画得更流畅,你想不想试试看?” 不是帮孩子找 “失败的原因”,而是引导他思考 “下次可以怎么改进”。让孩子明白,挫折不是 “证明自己不行”,而是 “帮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慢慢学会从挫折中吸取经验。
第四,做 “不怕错” 的榜样,让孩子看到抗挫的样子。家长的态度会悄悄影响孩子:如果家长遇到一点小事就抱怨、放弃,孩子也会学着怕挫折。平时可以在孩子面前 “暴露” 自己的小困难:比如做饭时说 “今天盐放多了,下次少放一点就好啦”;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说 “这个任务有点难,不过我可以慢慢想办法解决”。让孩子看到,大人也会遇到挫折,但只要不放弃,就能找到解决办法,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说教更有力量。
如果家长尝试了这些方法,孩子面对挫折时依旧容易退缩、情绪崩溃,不用焦虑。润新素质教育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团队,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设计趣味化的抗挫力培养活动,帮孩子在安全的氛围中体验挑战、积累信心,同时教家长如何科学陪伴孩子面对挫折,让孩子慢慢告别 “玻璃心”,成长为能勇敢面对困难的小勇士。